在重大项目攻坚上再加力 在高质量发展上再提升|常州召开重大项目督查暨经济运行分析会
8月30-31日,市委书记陈金虎,市委副书记、代理市长盛蕾带队督查天宁区、钟楼区、常州经开区部分重大项目,召开全市重大项目督查暨经济运行分析会,推动全市上下进一步坚定信心、只争朝夕、真抓实干,在重大项目攻坚上再加力,在高质量发展上再提升,冲刺四个月、奋战保全年,确保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。市四套班子领导参加活动。
陈金虎、盛蕾带队先后来到精研科技智能穿戴部件、波速智能超声传感器、亚芯半导体材料、大恒油气回收综合利用技术和关键设备研发及产业化、凯迪车辆驾驶智能辅助系统、绿联环境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建设现场,这些项目契合产业趋势、技术水平高、市场前景广,陈金虎、盛蕾要求加快推进、早出效益。
会前,与会人员集中观看高质量发展成绩榜,分析对比今年1-7月全市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的位次,各个板块增速在全市的排位,对全市的贡献份额。
今年1-7月我市经济运行中呈现出不少亮点,财政收入好于预期,工业效益呈现快速复苏的好势头,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势头好,重大项目建设势头看好,外贸进出口再迎好收成,消费复苏态势良好,市场活力得到更好激发,民生保障稳健向好,生态环境持续改善,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,疫情防控成效明显。
陈金虎指出,做好今年各项工作,剩下的四个月时间至关重要。这次活动就是要“看一看”项目建设火热现场,“比一比”项目攻坚实际成效,“晒一晒”今年以来的经济发展成绩单,“查一查”存在的问题不足,“议一议”下阶段工作怎么抓,“提一提”干部的精气神。
虽然当前经济呈现快速恢复增长,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不少,全市上下要迎难而上、全力以赴,以舍我其谁、只争朝夕的紧迫感,进一步咬定目标、突出重点、攻破难点,确保高质量发展考核考出好成绩,保持全省第一方阵。
实体经济是常州的立身之本,要加大产业招商,聚焦我市重点产业的核心部位、缺失环节、关键节点,持续优化产业地图和招商目录,积极开展链式招商、资本招商、以商引商,推动十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整体跃升,培育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。
继续做大做强大企业大集团,加紧引进培育一批有利于做强做优产业链的旗舰型、龙头型、基地型产业项目。积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时代风口,瞄准新业态新模式,突出抓好现代服务业、新基建、区块链、人工智能等“三新经济”项目招引,布局一批前沿技术、颠覆性技术产业化项目,做大做强数字经济,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提升集成制造、精密制造、敏捷制造、柔性制造能力。
推动中小企业深耕细分市场,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,培育更多的“小巨人”企业。加大企业上市力度,深入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、上市后备企业“双百行动”,促进产业和资本高效对接,激发企业发展动能。
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、“链主”企业粘合作用、园区集聚作用、平台服务作用、人才支撑作用、金融保障作用,政策激励作用,协同发力,进一步强化创新引领支撑实体经济发展。
要推动传统产业、新兴产业齐头并进,提升产品附加值,增加市场占有率。既重视项目招引,也要加大本土企业培育力度,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等关系。
紧扣“国际化智造名城、长三角中轴枢纽”城市定位,围绕“532”发展战略,拓展新空间,建设新平台,招引新项目,大力集聚人流、物流、资金流、信息流、技术流。
统筹推进老城厢复兴发展、高铁新城建设,对标世界标准、世界水平,以更大格局、更广视野抓紧谋划“两湖”创新区发展,不断推进医疗、教育等软环境建设。
深化“一网通办”、“证照分离”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,推进基层政务服务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一体化建设,倡导“店小二”“急郎中”式服务理念,擦亮“畅通办”服务品牌,着力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,真正让市场主体、老百姓满意。
大力推进国际社区、国际医院、国际学校等规划建设,加快打造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、人才公寓、创客空间等载体,以开放式功能、品质化服务,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。
做好项目建设要素保障,节约集约利用资源。构建“亲清”政商关系,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,提升服务发展本领,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也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,面对疫情防控严峻考验,要自加压力、自我突破,按照“保持高质量发展考核第一方阵”的总体要求,强化第一方阵意识,快行动、快推进、快落实,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,确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。
要瞄准重大项目招引、重大工程建设、创新主体培育、企业股改上市、民生项目实施等各项全年目标,挂图作战、挂图督战,全力争先进位,拿出不服输、不言败的斗志,来一场高质量发展的比学赶超,在对标先进中实现超越,在追赶标杆中成为标杆,努力创造更多“争第一、创唯一”的发展业绩,争取开局之年开篇之作、特别之年担当之作、换届之年激情之作、交汇之年答卷之作都有更好成绩。
抓好疫情防控,强化底线思维,丝毫不能放松。发扬连续作战精神,坚持常态化疫情防控各项举措落细落实。加快提升应急能力,投入更多信息化设备,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,建设专业化队伍,形成快速反应、闭环处置能力,建起可知可控、精准高效的常态化疫情防控屏障。
抓好安全生产,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,高标准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“三年大灶”,不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。
抓好生态环境,全力攻坚污染防治,全力开展生态修复,推进长江大保护,加强制度机制建设,确保问题整改不反弹、不回潮,让常州天更蓝、水更清、地更绿。
抓好社会稳定,守土有责、守土负责、守土尽责,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。
抓好金融风险防范,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。
要紧推重大项目、紧盯重点指标、紧补重要短板、紧防重大风险。招引项目要统筹当前与长远,找准重工业与轻工业、投资型产业与消费型产业之间的平衡点。
加大10件民生实事项目推进力度,全力抓好外资招引和实际到账,着力补齐生态环境保护、资源集约利用、民生保障改善、城乡融合发展等方面的突出短板。
各地各有关部门一方面要坚定做减法,坚决淘汰与退出落后产能、低效企业;一方面要持续做加法,推动资源要素向高端产业、绿色产业集聚。
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,统筹抓好发展和安全“两件大事”,抓牢疫情防控,加强体系建设,在“平转战”“战转平”之间转换更加顺畅。抓实安全生产,以如履薄冰的心态、更加有力的举措开展危化品安全专项治理,提升本质安全水平。
会上,市统计局、发改委、工信局、商务局、生态环境局、应急管理局作交流发言,各板块汇报了相关情况。
来源:常州广播电视台
记者:唐新卫 摄影:沈毅
编辑:黑瑜哥 制图:刘佳骏